相信做过产品的人都有同感,一个预期的产品,最后到上线往往回失真,离想象中的总有差距。
虽说产品经理可以是完美主义者,但如果在产品临近上线再发现问题,发飙,揪住不放都有些为时已晚,尤其对上线有严格要求的项目,这种问题是致命的。
所以,我总结了一个叫“产品实现漏斗”的概念:
产品实现漏斗配图.png

第一层漏斗:业务需求-产品理解

这里的业务需求一般是最原始的诉求,可以来自终端用户或者客户,可以来自一线业务人员或者是老板,产品经理在这个阶段要足够的开放和敏感,用开放的心态全面的收集信息,用敏感的嗅觉去捕捉最细微的信号,不要担心冗余,能细则细,客观真实。千万不要想当然。这个过程如果掺杂了一些个人的假设,也需要及时的和用户进行假设确认,避免一厢情愿。

接下来对原始信息进行清洗过滤,合并去重和抽象,输出一个叫“产品概念”的东西,和用户再次进行确认,这时候沟通技巧和期望管理就很重要,因为并不是所有的诉求都要去满足,但能不能和用户解释清楚是产品经理的问题,能做的,不能做的,为什么不能做,双方要达成一致,减少后期交付阶段的不买账和返工。

这部分的损耗根据我的经验,要占到30%

第二层漏斗:产品理解-需求输出

需求和产品功能之间的转换是抽象的过程,编程就是对现实的抽象,抽象成类,对象,方法,变量等。而功能则把原始诉求抽象出每一次点击,页面展示,输入-输出,排序和反馈等。产品经理在这块应该有扎实的基本功,尽量减少转换过程中的损耗,并优化路径。需求输出的呈现就是PRD和保真产品原型,这块是有规范可以遵循的,需要参考另外一篇文章:PRD的标准结构。

这部分的损耗10%左右

第三层漏斗:需求输出-工程理解

很多产品经理把需求评审会搞的很重,会议拖沓冗长,大家听的昏昏欲睡。产品在上面慷慨激昂,开发一声不吭是很多评审会议的常态。在一番体力的较量后,效果并没有想象中的好,没听懂的依然需要会后再去问,当时听懂了会后可能还要去问。有些评审会就开成了全武行,火药味十足,直接互怼。所以我个人的体会是,需求评审并不是一次评审会就能解决的,核心目标是工程团队对需求的理解。如何做好这个理解,我个人有几个心得:
1, 评审需求之前做好预演,把开发团队可能要问的问题想清楚,并做好应答准备
2, 彻底扫除需求当中含糊和不明确的东西
3, 提前让工程团队了解需求,早点消化和发现问题
4, 拆成多个小评审会
5, 多次确认机制,重要功能会后和研发团队反复确认,不要嫌麻烦,
6, 需求背景和业务场景要铺垫好,不要一上来就直接讲功能,多给一些背景信息,不要硬着陆。

这里其实希望产品经理多少要懂些技术,对前端后端数据库的知识都要有个浅显的认知,不懂技术知识首先很难得到研发同事的尊重,其次沟通起来障碍很多,再腹黑一点,被蒙了都不知道。

这部分的损耗,20%左右

第四层漏斗:工程理解-工程实现

如果是技术中台架构的公司,工程团队和产品经理的讨价还价是常态。这里有个人主观的原因,也有客观因素,比如排期,资源和实现成本,尤其在研发对需求重要性理解还不够的情况下,一些实现成本高的功能很容易被排斥,这个时候要考验产品经理的沟通技巧,强势但不强硬,强势是因为你对产品有把握,这个功能必须上,且要在这一期上,原因你能说清楚,有理有据。一味的强硬只会造成合作的不愉快。

资源不够和排期的问题,产品如果兼着项目的职责,那么就要自己去协调,资源挤挤总会有的,但如果沟通不到位,协调的不灵活,情商不够高,那这块就会吃亏。

开发进度的控制不能完全依赖职能经理,因为上线日期是固定的,如果进度出现了拖沓,有些功能就要临时砍掉,这块的风险是高频的。所以每天或者固定周期的进度review,出现延期风险的及时补救需要做到位。

这部分的损耗40%

总之,在需求产生-产品上线的生命周期中,产品经理是第一责任人,绝对的一号位,直接影响到这个漏斗的最终形态。100分的客户期望,60分的交付一定证明某些环节出了问题,要把问题精准归因,并不断地优化过程。


扫描二维码,在手机上阅读!

最简单的链路是这样的:概念形成-产品设计-产品开发-上线验证-迭代管理

可以拆解出下面的内容:

需求管理(收集、评估、筛选、排序)

概念设计(低保真的产品原型,帮助干系人建立起产品印象,收集早期的意见建议)

概念评审(和相关人员进行产品概念的宣讲)

产品设计(原型设计,产品规格说明书)

产品需求评审(产品经理和工程团队就“做什么”和“做成什么样”达成一致,最好和研发团队也说清楚“为什么做”,方便大家在目标上达成一致。有些公司产品经理强势,产品和研发有点类似甲乙方,这块往往会忽略,我个人觉得需要让工程团队有参与感和甲方意识,而不是产品说啥就干啥;当然,有些公司研发很有话语权,会经常battle产品,这块就更要说清楚。)

产品排期(工程团队确认“做多久”,产品经理有个预期的时间,也就是业务期望上线的时间,两者往往要做折中,抛开时间限制和资源,谈项目范围是耍流氓。)

产品开发设计文档(建议重要的产品和新产品,工程团队都要做详细的开发设计,包括接口约定,数据结构,开发线路图和技术栈等)

产品开发设计评审(开发设计也要让产品和测试一起参加,尤其有技术背景的产品经理,这个环节还能发挥一些作用。)

UI评审(UI设计师主导,产品经理和前端一定要参加)

测试用例评审(测试工程师根据产品需求准备测试用例,用例的是否详尽关系到最终的产品质量,全员参加)

产品开发(开发阶段,由项目经理或产品经理跟进进度,技术经理把控质量,解决开发过程中的技术问题)

产品测试(提交测试环境后,测试工程师根据用例测试,提交bug并跟进bug修复情况,最终提交测试报告)

产品验收(在开发环境验收,阿尔法测试,可以让普通用户参与,大部分是产品经理参与)

业务验收(可以是贝塔测试,或者验收测试,指定关键用户进行业务验收,产品经理收集问题,并发布验收报告。)

市场验证(就是验证之前的产品和需求假设,产品经理需要和营销人员明确产品铺开的节奏,在验证阶段,以接受反馈和答疑为主)

产品建议收集(要对用户的产品使用体验进行多维度的收集和管理)

版本迭代计划(根据市场和用户反馈,制定迭代计划)


扫描二维码,在手机上阅读!

核心业务流程或交互图
业务之间的流转图以及模块之间的交互图

输入输出图
每个系统都有输入和输出,要清晰的标注

干系人和利益图
业务链条里涉及到人的部分,需要把他们之间的关系,每个人的利益点,他们之间的冲突都要标注清楚

功能地图
业务里涉及到的每个单元具体能做什么,怎么实现的

依赖图:
每个业务单元能够正常运行的前置条件是什么

状态图:
每个节点的状态都有哪些,哪些是中间态,哪些是最终状态


扫描二维码,在手机上阅读!